本社前員工謝幸恩恐涉政治狗仔及違規採訪,本社提告保護聲譽

背景
本社前員工謝幸恩女士於2025年9月29日正式請辭,隨後媒體揭露其涉嫌以化名蕭依依從事政治狗仔採訪及發稿工作,疑似違反新聞倫理規範及本社社規,對本社聲譽造成嚴重損害。

重點整理
- 謝幸恩於2025年9月29日請辭本社[F0]。
- 她涉嫌以化名蕭依依從事政治狗仔採訪,違反新聞倫理及本社規定,嚴重損害本社名譽[F1]。
- 本社於2025年10月1日上午,已向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提起背信等罪之刑事告訴,依法追究謝幸恩責任[F2][F3]。
| 日期 | 事件 | 說明 |
|---|---|---|
| 2025-09-29 | 謝幸恩請辭 | 謝幸恩正式離開本社[F0] |
| 2025-09-30 | 媒體揭露 | 謝幸恩涉嫌化名政治狗仔採訪發稿[F1] |
| 2025-10-01 | 提起刑事告訴 | 本社向臺北地檢署提告背信等罪[F2][F3] |

影響與風險
謝幸恩涉嫌的行為不僅違反新聞倫理,也嚴重損害本社的專業形象與聲譽,導致本社不得不採取法律行動以維護自身權益。此事件凸顯媒體機構對於內部員工遵守倫理規範的高度重視,並展現出對違規行為零容忍的態度。
此外,事件可能引發業界對政治狗仔行為的關注與討論,尤其是在涉及全球政治敏感議題時,媒體的倫理界線與採訪規範成為重要焦點。

實用建議
- 媒體機構應加強內部員工的倫理教育與管理,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防範類似事件發生。
- 員工在採訪過程中應嚴格遵守新聞倫理及社規,避免以化名或不當手段進行採訪,保障新聞公信力。
- 讀者與公眾應保持對新聞來源的警覺性,理解媒體倫理的重要性,支持正當且透明的新聞報導。
- 關注後續法律程序的進展,以了解事件對媒體業界可能帶來的長遠影響。
提示:本事件尚有多項未解之疑問,包括謝幸恩是否承認指控,以及後續法律程序的具體走向,值得持續關注。

結語
謝幸恩涉嫌以化名進行政治狗仔採訪的事件,對本社造成嚴重的名譽損害,促使本社依法提起刑事告訴以維護聲譽。此案不僅反映出媒體對新聞倫理的重視,也提醒業界必須嚴格自律,確保新聞報導的公正與誠信。未來,相關法律程序的發展將對媒體倫理規範的強化產生重要影響。
更多詳情請參考:本社前員工謝幸恩涉嫌政治狗仔報導案與中央社聲明與提告詳情。

🔗 延伸閱讀
📌 你可能還想看
政治:蕭美琴歐洲議會發聲:自由台灣是全球繁榮基石
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在歐洲議會強調,全球經濟與民主繁榮仰賴台灣這個堅強且自由的夥伴,呼籲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的安全與民主價值。
政治:高市早苗警告「台灣有事」恐引日本存亡危機,談美中韓領導
日本政治人物高市早苗表示,若台灣發生衝突,將可能成為日本存亡的重大危機。她同時分享對美國、中國與韓國領導人的初步印象,強調區域安全與外交關係的重要性,凸顯...
美元最大弱點揭露:政治壓力鬆動聯準會抗通膨決心
美元面臨的最大風險來自內部政治壓力,可能削弱聯準會持續抗通膨的決心,影響貨幣政策穩定性,進而影響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走向。
NCC人事遭封殺 卓揆怒批政治算計甩鍋在野黨
行政院長蘇貞昌針對NCC人事案遭封殺,強調已遞出多次協商橄欖枝,批評在野黨政治算計明顯,呼籲停止政治操作,盡速完成人事任命保障媒體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