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職周年 王興煥提出四項具體建議促進台灣主體性

🎉 時光飛逝,賴清德總統就職已滿一年,台灣的政治氛圍也隨之波動不斷。這一年來,無論是國際舞台上的地緣政治挑戰,還是國內政治的各種變化,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台灣主體性的重要性。就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知名學者王興煥提出了四項具體建議,旨在促進台灣主體性,讓我忍不住想與大家分享並聊聊我的看法。

賴清德就職周年 王興煥提出四項具體建議促進台灣主體性

1️⃣ 從文化自信出發:打造真正屬於台灣的身份認同

王興煥強調,台灣主體性首先應該從文化自信開始建立。他指出,過去台灣在文化政策上往往受制於外來影響,缺乏自主的文化敘事。這讓我想到我的一位彩迷朋友小美,她曾經分享過自己在觀看國際影展時,特別感受到台灣電影缺乏被國際認可的自信。她說:「我們的故事其實很精彩,為什麼不讓世界看見?」

王興煥建議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源,扶植本土文化創作,並強化教育中關於台灣歷史與文化的課程,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讓年輕世代認同自己是獨特的台灣人。我自己也有這種經驗,當我開始深入了解台灣的歷史背景,心中那份驕傲感油然而生,這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真真切切的情感連結。

賴清德就職周年 王興煥提出四項具體建議促進台灣主體性

2️⃣ 強化國防自主:讓台灣成為不可忽視的安全力量

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局勢中,王興煥特別提出台灣必須強化國防自主,才能在面對來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背後的壓力時站穩腳步。這讓我想起去年某次社群討論,大家熱烈談論國防自主的重要性,有人分享自己親戚參軍的故事,說明提升本土武器研發及軍事訓練對於保障國家安全不可或缺。

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結合民間科技創新力量與國防體系,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防衛策略。根據某新聞報導,台灣在無人機及資通訊技術的研發已經取得突破,這正是促進國防自主的關鍵一環。

賴清德就職周年 王興煥提出四項具體建議促進台灣主體性

3️⃣ 積極參與國際政治:擴大台灣的國際影響力

王興煥強調,台灣不能被國際政治邊緣化,必須積極參與各種國際組織與合作,提升國際能見度。這點讓我想到一位朋友阿豪,他在國際NGO工作,經常看到台灣在國際會議中因為政治因素被排除,讓人感到惋惜。

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台灣需要更多元且靈活的外交策略,像是加強與志同道合國家的合作,並利用數位外交工具擴大聲量。這樣才能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爭取應有的席位與尊重。也正如王興煥所說,這是鞏固台灣國際政治地位不可或缺的步驟。

賴清德就職周年 王興煥提出四項具體建議促進台灣主體性

4️⃣ 推動經濟自主與技術創新:打造韌性經濟體

最後,王興煥提出台灣主體性不能只停留在政治層面,經濟自主與技術創新同樣重要。台灣作為全球科技重鎮,應該善用自身優勢,減少對外依賴,尤其是在供應鏈安全上更要有戰略布局。

我自己在採訪科技新創時,見證許多本土團隊努力突破國際市場的瓶頸,這也讓我深刻理解經濟自主的重要性。根據某經濟報告指出,推動本土高科技產業鏈整合,將有助於提升台灣整體競爭力,進一步強化國家主體性。

💡 小提醒:除了政府政策,每位台灣人也能從日常生活中實踐台灣主體性,例如支持本土品牌、參與文化活動,或是關注國內政治議題,這些都是累積國家力量的重要途徑。
賴清德就職周年 王興煥提出四項具體建議促進台灣主體性

總結:台灣主體性,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回顧賴清德就職周年,王興煥的四項具體建議不僅是政策藍圖,更像是一份情感召喚,提醒我們珍惜並堅守台灣的獨特性。無論是文化自信、國防自主、國際政治參與,還是經濟韌性,這些都是牽動未來世代的關鍵。

我自己期待看到更多政策落實,也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多多關注這些議題,畢竟台灣的未來是我們共同創造的。別忘了收藏這篇文章,分享給關心台灣的朋友,讓更多人一起加入這場促進台灣主體性的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