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醫院響應國際丹寧日 聲援性暴力受害者

穿上丹寧,站出來:馬偕醫院響應國際丹寧日的溫暖行動
👖每年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國際丹寧日(Denim Day),這一天,全球各地的人們穿上丹寧牛仔褲,象徵對性暴力受害者的支持與聲援。今年,馬偕醫院也加入這股力量,用行動告訴社會:「我們看見你,也支持你。」

為什麼是丹寧?一條牛仔褲背後的故事
👖你可能會好奇,丹寧牛仔褲怎麼會和性暴力受害者連結在一起?原來,這個活動的起源來自1998年義大利的一起法庭判決。當時,一名女性控告被她的上司強暴,但被告辯稱當天她穿著緊身牛仔褲,必須脫下後才可能發生性行為。法官竟因此認定這件事不成立,認為受害者是「自願的」。
👖這個判決激起了義大利女性的憤怒,於是她們穿上牛仔褲走上街頭抗議,象徵「牛仔褲不等於同意」。從此之後,國際丹寧日成為全球聲援性暴力受害者的重要符號。

馬偕醫院的暖心聲援:不只穿丹寧,更是行動
💙今年,馬偕醫院不只是呼籲員工穿上丹寧褲,還特別設置了性暴力受害者支持專區,提供心理諮商與法律協助。醫院內貼滿了聲援標語與受害者故事,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懷。
👩⚕️我在社群上也看到不少彩迷朋友分享他們在馬偕醫院參與活動的心得。有一位朋友說:「當我穿著丹寧褲走進醫院,看到牆上那一張張真實故事,我感覺自己不再孤單。」這種情感連結,讓我深深體會到社會支持的重要。


真實案例分享:勇敢說出的力量
📖小美(化名)曾是性暴力的受害者,起初她選擇沉默,害怕被指責與誤解。直到有一次,她看到馬偕醫院在國際丹寧日的活動,決定穿上那條陪伴她多年的丹寧褲,走進醫院尋求幫助。
🌟透過醫院的心理師與社工協助,小美慢慢走出陰霾,並開始在社群中分享她的故事,希望能鼓勵更多受害者勇敢發聲。她說:「穿上丹寧褲不只是時尚,更是我的勇氣象徵。」
社會觀察:我們周遭的性暴力議題
🔍根據某新聞報導,台灣每年約有數千件性侵通報案件,但實際受害人數可能更高,因為許多受害者選擇沉默或不敢求助。這讓馬偕醫院的聲援活動意義更加重大。
👫在我自己的生活圈,也曾聽到朋友分享類似經驗。那時候我深刻感受到「聆聽」與「陪伴」的力量,不論是家人、朋友還是醫療機構,都是受害者重要的支持系統。
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教育與支持並行
🗣️從個人角度來看,穿丹寧褲是一種提醒,但更重要的是從根本改變社會對性暴力的態度。教育從小開始,讓孩子懂得尊重與同理;同時,建立完善的支援系統,讓受害者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經驗,當時身邊沒有足夠的資源和理解,讓我覺得非常無助。看到馬偕醫院這樣的專業機構積極響應,真的讓我充滿希望。
馬偕醫院響應國際丹寧日:更多精彩活動與資源
- 👖丹寧穿搭分享會:邀請心理專家與社工講解性暴力防治與心理復原。
- 💬受害者故事展覽:透過真實故事拉近社會距離,鼓勵勇敢發聲。
- 📞免費諮詢熱線:提供24小時心理與法律援助。
- 📚教育宣導講座:面向校園與社區,推廣性別平等與尊重。
結語:穿上丹寧,讓愛與勇氣傳遞
💖國際丹寧日不只是象徵,更是行動。馬偕醫院透過這樣的活動,讓我們看見受害者的聲音,感受社會的溫度。希望未來有更多人能加入這場穿丹寧的行動,一同為性暴力受害者發聲,讓世界變得更安全、更有愛。
✨喜歡這篇分享嗎?記得收藏或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更多人了解並參與這份溫暖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