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工作2年存250萬卻不快樂 想裸辭創業卻猶豫的3大原因
科技業工作2年存250萬卻不快樂,想裸辭創業卻猶豫的3大原因
在台灣科技業打拼兩年,帳戶裡存了250萬,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誘人?但為什麼我身邊不少朋友,儘管財務看似自由,卻依然感到迷惘與不快樂?最近一位彩迷朋友小偉就分享了他的心路歷程:工作兩年後存到一筆可觀的錢,卻越來越想要裸辭創業,但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今天,我就來聊聊這個現象背後的3大原因,讓你更懂得如何在科技業找到真正的幸福感!😊

🔍 原因一|工作雖賺錢,但熱情逐漸流失,快樂感卻不見蹤影
大家都說科技業是黃金行業,高薪水、高福利,但真的是這樣嗎?我自己也有這種經驗,剛進入職場時充滿幹勁,覺得未來無限可能,但隨著時間推移,繁忙的專案、無休止的加班,反而讓我漸漸失去熱情。小偉跟我說,他工作時常覺得像在「打怪升等」,但升級後的成就感卻沒有想像中甜美,反而帶來更多焦慮和疲憊。
- 每天面對大量無趣的例行公事,感覺像機器人一樣運作
- 雖有薪資增長,但工作內容缺少自我實現與挑戰
- 與同事間缺乏深度連結,人際關係變得表面化
根據某新聞報導,2023年超過六成台灣科技業工作者表示「工作壓力大導致身心疲憊」,這數字背後反映的不只是職場環境問題,更是個人心理健康的隱憂。

🤔 原因二|創業夢想與現實差距大,怕失去現有保障
存了250萬,這筆資金看似可以支撐創業的起步,但創業的路真的沒有想像中簡單。我的另一位朋友小雅,在科技業待了3年,曾經也猶豫要不要裸辭創業。她說:「錢是有了,但我怕自己創業失敗,害怕失去穩定薪水的安全感。」這種「害怕失敗」和「害怕失去」的矛盾心情,其實是大多數科技業新人共同的煩惱。
- 創業初期收入不穩,生活壓力大增
- 缺乏創業經驗,擔心資金燒光後無法回頭
- 家人與朋友的反對聲浪,讓決定更加困難
根據某創業調查報告,超過七成新創企業在頭兩年面臨資金鏈斷裂問題,這是讓許多想裸辭創業者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

⚖️ 原因三|心理天秤搖擺不定,害怕失去身份認同和社交圈
科技業工作者的身份不只是職業,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小偉說:「我怕一旦裸辭,朋友聚會少了,職場的社交圈也會斷了。這種失去身份感的恐懼,讓我明明想走,卻又退縮。」我自己也深有同感,當工作成為生活重心時,離開往往帶來孤獨感。
- 工作圈變成主要社交圈,裸辭後人際關係可能出現斷層
- 職業身份掩蓋內心的迷惘,失去後容易感到迷失
- 擔心創業後無法維繫原有的生活節奏與安全感
這種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角色焦慮」,就是擔心轉換身份會喪失自我價值感。很多科技業人才在尋找突破時,也會經歷這段掙扎。

📌 部落客個人觀點|如何在猶豫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我自己也曾經站在「科技業工作2年存250萬卻不快樂,想裸辭創業卻猶豫」的十字路口。當時我嘗試以下方法幫助自己理清思緒,也許對你有幫助:
- 定期做「生活與工作滿意度」自我評估,了解真正想要什麼
- 嘗試兼職創業或副業,降低裸辭的風險
- 積極建立多元社交圈,不把所有情感寄託在職場
- 尋求專業諮詢,或參加像是AI科技論壇等行業交流活動,開拓視野
科技業的快速變化,像是5G科技與AI新科技的崛起,帶來許多新的機會,也讓我們有更多可能性去嘗試不同的職涯路徑。最重要的是,別忘了「快樂」才是最珍貴的資產。

💬 結語|存錢固然重要,找到心中快樂才是關鍵
存了250萬,是個令人羨慕的成就,但如果沒有快樂作伴,這筆錢其實很難帶來真正的自由。科技業工作2年存250萬卻不快樂,想裸辭創業卻猶豫的朋友們,不妨先停下腳步,好好檢視自己的內心與現實的平衡。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或正在面對相似的猶豫,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成長!別忘了收藏這篇文章,分享給身邊也在科技業奮鬥的朋友們,讓更多人找到自己的幸福感!🌟